如何才能弹出曲子中的感情?


有琴童的家长说:我们家孩子学琴有一段时间了,弹起来很流畅,没有卡顿,但就是觉得缺了点什么,琴声听起来就跟机械运转的一样,毫无感情。该怎么办呢?

弹琴要有感情,也就是具有了音乐性,而这就是这个琴童的不足——缺乏音乐性。

音乐性说白了,就是弹得好听,自己觉得好听,听众觉得好听。一首乐曲具有音乐性,不仅与它的旋律和节奏有关,还与音乐流动时的强弱以及强弱对比的处理有关,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乐感。

那么,应该怎么弹出曲子当中的音乐性呢?接下来,下面给出几点建议,来讲讲弹琴怎么体现音乐性。

1、分析与对比

当琴友们对曲谱熟悉到一定程度,能基本掌握了,可以到网上找一些大师演奏的视频,我们可以通过视频去分析他们对音乐的处理,感受其中的不同。

用耳朵、用大脑仔细感受和分辨,我们弹奏的与大师的区别在哪,是强弱的地方不一样,是速度的卡点不一样等等。详细记下每一处不同点,仔细研究,分段、分节进行拆分,各个击破。

2、把控弹奏的方向

一些曲谱中,为了突出对音色的追求,作曲者会在谱子上标明音乐术语的符号,我们就应该在弹奏的时候表现出来。

例如,当音乐术语标注为:轻巧,那么弹奏的时候声音一定不要粘粘在一起,曲子弹奏得非常轻巧,声音是干净、清晰的;有的乐句的弹奏方向要求是急进向上,这时就不能弹奏得平平无奇,应该把渐强体现出来。

把控了正确的弹奏方向,即使只有短短几句的曲子,音乐性也会很丰富。

3、感知细节

大家都知道强弱关系对音乐性有很大的影响,但是要怎么去处理呢?

学音乐的人,大多能自动过滤区分出哪些声音好听,哪些声音不好听,这也就成功了一大步。接下来就是体验自己对于细节的感知,分析那些音乐片段中,我们觉得好听的音色,去感受弹得好听与不好听之间的差异是在哪里,然后把这个模糊的差异感觉记下来,再运用于之后其他的音乐处理中。

4、学会欣赏音乐

音乐性是靠长期积累下来的,在这个过程中,我们应该去积累足够多的、好听的音乐,这样有利于我们培养乐感,有助于我们进步。

当我们拿到新谱子的时候,应该先去感知音乐,熟悉作品的旋律、和声以及曲式结构等。然后在这个基础上,再去找作曲者所处的时代背景、个人背景以及意境等,只有通过全面分析,才能对作品有真正的认识,演奏者才能富有弹奏出音乐性,从而增加乐曲的感染力。